嘉宾:田旗
签到时间:5月24日(周六) 下午13:45
开始时间:5月24日(周六) 下午14:00
集合地点: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广场(徐汇区龙耀路与龙腾大道交汇处)
参与人数:35人
西岸的龙门吊——西岸历史发展的见证者(资料图)
在上海这座高速运转的都市中,徐汇滨江像一条蜿蜒的绿丝带,串联起工业记忆与现代诗意。作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上海工业版图上的“黄金岸线”,这里曾是“铁、煤、砂、油”集聚的工业重地,云集着火车南站、北票码头、龙华机场等繁忙的交通枢纽,以及上海水泥厂、上海飞机制造厂等重工企业,大量塔吊、铁轨、油罐等工业遗存见证了上海近代工业的繁荣。
20世纪30年代 龙华飞行港鸟瞰
上飞公司龙华厂区101机棚,1959年 华商上海水泥公司
上海北票码头
对于老上海人来说,在这片码头与工厂密布的工业重地,仓储与运输船只穿梭往来,机声隆隆,江水污浊不堪。随着时光的推移和都市更新,2008年启动的滨江改造,将封闭的工业岸线改造为开放的生活岸线。艺术家们让巨型煤漏斗化作光影装置,工业废墟里长出蒲公英般轻盈的艺术空间;设计师用“针灸式更新”修复生态伤疤:拆除混凝土防汛墙,用缓坡草甸与湿地植物构建“海绵堤岸”,工程师们用微生物“吃掉”土壤中的油污,让鸢尾与芒草重新扎根,白色储油罐化身生态装置,工业时代的“钢铁巨兽”变成会呼吸的生态美术馆;生态学家将“水下森林”藏于湿地池----苦草、狐尾藻通过根系净化水质、再生花与梭草鱼引来蜻蜓点水,城市生物多样性在此悄然复苏。
徐汇滨江总体俯瞰图昔今对比
昔(原龙华机场储油罐群) 今(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保留一号罐)
在今天,曾经的“铁锈地带”变身市民拥抱自然的城市客厅和当代艺术展示的新地标,书写着“生活岸线”的新脚本。徐汇滨江的蜕变,是一部写在土地上的“城市生态启示录”,城市的进化从来不只是推倒重建,更是在废墟上播种新的生命逻辑。在这个过程中,艺术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市民生活共振的“日常现场”;生态也不仅仅是修复水体、种植绿植,更是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共处的生活方式。
原南浦火车站保留的铁轨,现今成为轨道主题公园网红打卡地
为迎接2025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到来,本期城市漫步特别邀请您带上好奇心,与生态学者田旗一起打开一本立体教科书,以脚步丈量时光,用镜头定格生态,开启一场跨越百年的探索之旅。让我们从绣色齿轮间打捞工业记忆,在野草摇曳处读懂自然智慧,在空间重构中感知城市文化转型,在心中长成一片孕育城市未来的精神湿地,体悟“万物共生,和美永续”。
徐汇滨江接连成一个整体的大生态花园
图片来源于嘉宾及网络
漫步路线
01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02 龙耀滨江广场
03 西岸美术馆
04 龙华港湾亲水平台
05 海事塔广场
06 徐汇滨江绿地
07 龙美术馆
08 滨江滑板公园
09 滨江花境展示区
10 星美术馆
温馨提示
行走活动谢绝迟到,请提前15分钟签到并领取耳机;
如有发烧、咳嗽、气促等谢绝参加;
活动约2小时,全程无休。
关于嘉宾
田旗
田旗(“克里斯 Chris”),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植物学硕士研究生、园林绿化高级工程师,原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副主任、原辰山植物园标本馆馆长、原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植物新品研究院院长、原恒大旅游集团植物园运营总监;现创办上海哪哒生态园艺工作室,为同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运营策划。
关于城市漫步
城市是鲜活的“生命体”,其发展与塑造离不开生活其中的每一个“我”的参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自2022年全新发起的“城市漫步”项目,将承载城市文化记忆的城市空间作为社会美育大课堂,邀请不同领域的城市文化研究专家带领公众进行多元视角的城市观察与在地探索,建立“人”与“城市”的深层联结并激发在地文化的共振,探寻城市公共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城市漫步往期嘉宾
Btr/古冈/蒋俭/周培元/吴栋/古冈/汤惟杰/范文兵/植南门市部(江垚、庄明昱)/钟翀/吴栋/郭光普/宿新宝/孙孟晋/沈如东/格里董/陆杰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